close

永然地政士事務所黃文賢顧問
民國104年8月18日中國時報B1版記者張立勳「公共藝術各區失衡,高達8倍」的報導稱:「公共藝術」不但可美化市容,甚至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台北市審計處發現,台北市文化局列管的公共藝術設施以「內湖區」最多,至於「松山區」最少,竟只有15處;台北市文化局遭議員質疑因人設事、太過偏心,痛批不該仰賴公共建設或民間設置;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源科長李威蒂解釋,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台北市列管的公共藝術共有551處,內湖區118處最多,最少的是松山區僅15處,差異達7.87倍;其中松山、萬華和士林,每平方公里公共藝術數量為1.62、2.03及1.84,遠不及全市平均值4.53處的半數;另每萬人擁有公共藝術數量,分別是0.71、0.92和1.1,也僅平均值2.04處半數。

筆者認為一個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有「公共藝術品」的設置,是絕對符合國際都會區現代化特色,讓人印象深刻的體會出公共藝術性,並也讓市民多出一些休閒的去處,可逛街又能欣賞藝術的樂趣。盼台北市政府有心在推廣公共藝術時,能主動積極的做好設置規劃,而廣為宣傳,且要主動與民間企業合作,不要只蜻蜓點水式的於公共建設時才同時設立,如此被動敷衍行事,能省則省,這又如何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國際都會區城市?筆者在此呼籲台北市政府,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廷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