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然地政士聯合事務所 常晉誠
根據民國110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A7記者徐義平「今年全國前10高土地交易 中市包辦4宗」的報導,根據瑞普萊坊調查,截至110年11月為止,全國土地教義總面積約150.5萬坪,其中前十大土地交易案合計金額高達台幣535億元、占整體比重逾17%,但前十高土地交易案合計面積僅約2.63萬坪、占全國土地交易總面積比重僅逾1.7%。
瑞普萊市場研究部黃舒衛總監表示,從前十高土地交易可看出四大趨勢,首先是台中市近三年推案都維持在三萬宅的高水位,占全台供給量逾2成,遙遙領先桃園、新北市,加上今年指標土地交易又獨佔四席,未來將繼續穩坐全台推案王。其次是建商對重劃區內商用土地投資意願很強,對未來商用不動產經營環境的信心強;第三是台北市入榜的似乎是以打掉舊建物或是透過都更重建模式的再開發角度來購置土地;最後是前十高的土地交易案,竟然看不到壽險業者蹤影,代表資金潮下價格高、收益低的投資困境,後續更要注意未來升息的風險。
藉上述報導筆者做個簡單的分享,近年六都建案一直推陳出新,許多舊建物的所有權人都參與合建(都更、危老改建),在金融市場因疫情所導致不穩定因素,許多投資者都把資金移向不動產,房市一片熱絡,以致政府發現許多投資者為牟取暴利哄抬房價後決定祭出打房手段,其一就是實價登錄2.0,在新制下預售屋的價格須全面透明,以防投資客買低賣高賺取其中差價影響市場行情;其二房地合一稅2.0,在持有不動產短暫期間售出課高額稅金來抑止房價不正常上漲;最後就是中央銀行打壓房貸貸款額度,除首購族購買房地產可貸款較高成數外,其餘都降低貸款讓投資客趨緩甚至退場。
但實際情況因政策的推廣期較長,而政策都是一波一波推出,導致市場上形成一種特殊景象,變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景象出現,雖市場上有受政策影響但一直成果不彰,建商還是持續收購土地蓋房,投資客依舊大批進場,不動產市場已成為「僧多粥少」之情形越來越明顯,期盼未來政府規劃政策能以民眾為優先考量,讓未來青壯年人口可以買得起房不再做一個無殼蝸牛。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李永然律師也提醒因政府打房措施,最近下了更大的重手,即:(1)限制預售屋買受人轉讓;(2)對於土地融資,限制建商開發期限,防止囤地。市場上「投資客」逐漸轉變態度,房價向下翻轉的趨勢逐漸成形,投資人須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