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然地政士事務所 李廷鈞地政士
根據民國105年9月14日自由時報AA1版記者何世昌「內科園區大樓違規夾層,明年七月開拆」的報導,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原本供工業使用,但轉型為企業總部之後,各大樓之內違規夾層多,郝前市長本來認定只要結構無虞延緩處理十年,但柯文哲上台之後,強力要求147件違建夾層必須限期改善或補辦建照,逾期未改善將處新台幣5000至12萬元怠金,並預定2017年7月1日起全面強制拆除。
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主要前身是「輕工業區」,而在1983年的時候市府公告「內湖輕工業用地都市計畫」,允許廠辦進駐,為了讓廠房高度足以配置設備和機具,營造廠特別採用挑高設計,各樓層挑高至少4~6公尺。而從1999年馬英九當市長時,更修正《台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逐步放寬各行業進駐,2002年之後變更為「內湖科學園區」,開放餐飲、企業總部進駐。
台北市議員黃珊珊指出,在「輕工業」退出內科之後,新進駐的業者紛紛改為夾層提高使用坪數,馬市府時期有業者遭到舉報,全面清查才發現有400多件的違建夾層,至2007年郝市府時期提出專案計畫,認定結構無虞者提報台北市府列管十年,十年期限內補辦建照就可以就地合法。
但是在九年之後,除了少數使用者自行拆除搬遷或是用剩餘容積補辦夾層之外,列管數量僅從200多件降為147件,大多數都還是沒有改善。對此,柯市府通過台北市市政會議,將書面通知違建夾層所有人,在期限六個月內委託開業建築師補辦建物執照,如果容積已用盡者,必須另行購入容積,和全體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容積移轉」,變更建照就地合法;否則將依照《行政執行法》第30條處以新台幣5000~12萬不等的怠金,並且從2017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強制拆除作業。
筆者認為,柯文哲市長上任以來,對於違建非常痛恨,且執行力度強,因此民眾一定要趕快去補辦手續或是自行拆除違建,以免受罰。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李永然律師也認為《建築法》規範「違章建築」,民眾一定要養成尊重《建築法》的習慣,因為隨著台灣的法治逐漸成熟,政府的執法也日益強化,這樣才不會承擔到違法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