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然地政士聯合事務所 李廷鈞地政士

    根據民國1101029日自由時報A11版記者徐義平「北市逾30年老屋,全數重建需187年」的報導,全台老舊建屋的居住安全,近來重大火災及地震頻傳,根據市調機構的推估,台北市第二年以上老屋近萬宅,而已過去五年平均一年3500宅的速度,需時超過187年才能全數消化。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2017~2021年,北市有近1.72萬宅老屋重建,如果不計入未來陸續進入改建的老屋數量,現有就要長達187年以上才能完成全數更新。

    目前北市12個行政區30年以上老屋以「大安區」8.15萬宅最多,士林區7.33萬宅居次,中山區5.52萬宅排第三,三個行政區30年以上老屋超過22萬宅,占北市比重超過34%

    根據了解,近五年老屋重建效率較低的行政區,包括台北市信義、士林、松山、大安等,絕大多數都位於蛋黃區,可能與「屋主分回期望較高」有關。

以「信義」和「大安」兩區來說,雖然房價高,建商多有意願重建,但往往看得到吃不到,重建整合難度頗高,屋主普遍希望較高的分回條件,重建效率反而敬陪末座。

    反觀蛋白區如大同、南港,老屋重建一輪分別各需要76年、85年。文山、萬華則各要149年、146年,比信義區的426年、大安區的339年快上許多。

    筆者認為,這樣的計算方式蠻奇怪的,只要30年以上老屋都列入,這樣還沒更新完,又產生更多的老屋,更新好的老屋又超過30年又繼續列入,這樣統計好像意義不是很大。不過可以了解的是,蛋黃區因為屋主的期望過大,更新反而較慢,這部分可能政府要多關注。一般人先入為主以為萬華、大同較老舊,但其實大安區、信義區需要更新的老屋更多,政府應該提供更多誘因,改善這些居住環境和市容,才不會讓台北市的市中心出現「殘敗」的現象,而嚴重影響市容,同時也才能維護市民的居住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廷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